障,不仅如此,他们还在山里修筑了城墙,也就是说,进山之后第二道要攻破的就是修筑在谷间的城墙,城墙外的地形又是呈喇叭状,内大外小,攻进来的士兵稍有不慎就会被困在里面。
“少夫人说的没错,他们筑了三道墙,一道在进山后,第二道是族内,第三道在这里,重兵把守,连塔坨族人都不能随意进出,我跟着那个央族人被安顿在了第一道城墙内,这边住着的大都是战俘,还有各族归顺过来的人。”孔琪白天能够活动的就是第一道城墙内的范围,他一直留在那边等着,那个央族人则是跟着几个塔坨人上山去采药,采回来的药由他这个随从负责处理,只有入夜之后才能出去打探一下,但他也只能通过第二道城墙,混到普通塔坨族人中去。
“等等。”苏锦绣打断他的话,抬头看他,“你是说,他们在分发武器?”
孔琪点点头:“没错,那天我乔装过后跟着个押送的车队进去,发现一群十来岁年纪的孩子围在车队附近领防身的兵器,远远看应该是短刀,还给一些老幼也发了,之后那车队分了两路,一路去了有人把守的地方,一路进了最里面的城墙。”他当时留了个心眼,两天之后那车队离开了。
苏锦绣和宋老将军对看了眼,心中是一样的猜测,塔坨族这么多年来攻打关北门,一是为了关北门内更好的生活环境,二就是资源,这其中就包括了矿源。
漠北这边的资源一直以来就很缺乏,塔坨族在内的其他部族也一样,缺兵器。
这点上宋老将军最清楚,塔坨族经常和他们打仗,这兵器更是比别人来的缺,哪能多到给老幼发,再者,运送兵器的车队从何而来。
听到这儿宋老将军的脸色才沉下来,之前说的那些,真要攻打,无非是策略和人力上的事,但这兵器的事其中却包含了很多,能够将兵器分给老幼,说明此时塔坨族内不缺兵器。
大量囤积兵器的下一步,那就是打仗。
“难怪这两年拓英不再将那些部族彻底清剿,而是留下来让他们依附上贡,一部分青年壮丁抓去做苦役,还有些就像那个陈布,在关内关外做生意赚钱,赚钱的钱都用在补贴上贡的这个缺口上,而塔坨族拿到这些上贡的银子后,就用它来买兵器。”陈布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苏锦绣交代的,这些银子对他来说是非赚不可的,那苏锦绣给他的那些银子,最后都被央族上贡给塔坨族了。
苏锦绣很快排除了漠北一带,这边没有哪个部族能够提供给他们这么多的兵器,那余下的就只有建昌府外和南绥一带,南绥太远,最适合交易的地方,就是建昌府外的一些部族。
脑海中飞快闪过什么,苏锦绣愣了愣,却没来得及抓住。
耳畔传来了宋老将军不知是感慨还是何意的声音:“多年前我派人去塔坨族时,还不是如此。”要是当初先皇能够下令攻打,如今就不会令人头疼。
苏锦绣知道外祖父的意思,塔坨族如今的发展到底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,遂她开口:“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。”趁其不备时下手,总好过人家万事俱备先打上门来。
……
离开营帐后,苏锦绣总觉得自己忘了什么,直到回去都没想起来,可越是如此苏锦绣就越纠结,总觉得那一刹那是忘了什么很重要的事情。
施正霖回来时,苏锦绣正在翻书,堆了一桌子的书卷,都是从上都城里带来的,但她的脸还垮在那儿,明明抓住了些又说不出来,难受的很。
施正霖将她从一堆书卷中拉出来,拨了下她有些乱的头发:“怎么了?”
“我刚才给外祖父做沙地图。”苏锦绣将孔琪说的事重复了一遍,“我就是觉得这不对劲,塔坨族好战是出了名的,卖兵器给他们,很可能自己部族都会遭殃,为了赚这点钱冒着部族被搭进去的风险,这笔账划不来。”
“那就是不担心自己部族会遭殃。”施正霖在旁给她引思路。
苏锦绣看向他,她不是没想过大魏有人将兵器私运出去,但这个的可能性极小,出关时可能就被抓了,除了大魏之外,能提供这么多兵器的也就寥寥数个。
“这其中还要排除和大魏交好的,他们应该不会和塔坨人做这个生意。”
“是啊,还要排除他们……”苏锦绣猛地一怔,“是措族!”
她怎么会忘了这茬呢,早前调查晏黎的时候她就查过这个措族,晏黎为了让定北王帮他,在这些事上应该没少下功夫,定北王想除掉宋家军,晏黎给塔坨族提供点兵器来源,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之后因为驱兽族的事情解决了,塔坨族没能得逞,苏锦绣就将措族的事放到了一边。
而今定北王虽然谋反失败,但他当时建下的人脉可没断,这个措族,打着中立和平的旗号,这钱怕是没少赚啊。
第168章 意外来客
位于建昌府外, 地理位置较为南端的措族,拥有得天独厚的好条件, 土地富饶,资源丰富。
措族和大魏历来交好,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, 而措族因为自身条件的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