娘子,这是奴家楼里新上最最优等的货了。
唐知临半倚在紫檀椅上,随意的转了转自己手上的玉扳指,有些无聊的看着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几个娇软美人。
女尊男卑的祁宁朝,其审美偏向于男子Yin柔妩媚身娇体弱易推倒,女子则是偏高大健硕,这让偏偏一直喜欢健美男子的唐知临痛苦不已。
身为祁宁王朝的寿安女帝嫡长女,在自家的生父君后不受宠的情况下,按祁宁严苛的宗法礼制,唐知临还是在年仅三岁时就被众臣一致请封为太女。
即使母皇有自己十分喜爱的皇女,还是比自己大了六岁的皇长女,也没能扛过朝中重压,在皇贵君的眼泪里,憋屈的下了册封太女的旨意。
唐知临不受宠,非常不受宠,一看到她就会让寿安帝想到自己曾经的憋屈和不满
最后眼不见,心不烦,在北戎入侵之时,顺安帝把年仅11岁的她赶到了北疆,以锻炼储君振奋军心之名,兼以监军之职,远离京都朝廷核心,暗戳戳的试图把她拉下马。
大漠苦寒,唐知临熬了七年。
打退北戎,没等到回京的旨意和只言片语的褒奖;
战败西姜,捷报回京,只等来一封斥责其不尊圣意、肆意妄为、不堪为嗣的圣旨。
唐知临知道,这些罪名是自己的母皇要下手的前兆,一不做二不休,和自己的父族里应外合,带兵攻下京都清君侧。
没过多久,寿安帝传出病重的消息,随后病逝,唐知临以太子之尊名正言顺登基为祁宁武昭帝,奉父后为太上君后,年号绥鼎。
登基时唐知临19岁,至今6载,在其20岁加冠成人礼上,迎娶她父族的嫡亲表弟上官仪为君后。
祁宁朝皆知两人青梅竹马琴瑟和鸣,武明君后上官仪贤良淑德,婚后不久,没等朝廷一堆老顽固上书广纳君侍绵延子嗣,就主动替唐知临Cao办起选秀事仪,填充后宫,赢得一片赞声。
然,君侍是一批又一批纳了不少,整整6年,却是后宫无一人所出,这让Cao心的老忠臣急得头发都白了。
唐知临武定疆土,行兵夺皇,自是练了一身好武艺,到现在也没有落过训练,身强体壮,欲望颇强,宠幸君侍不少,却无一得孕。
唐知临在自家表弟同情的目光里,冷森森看得战战兢兢的御医跪在地上冷汗直流:
陛下年幼时在北疆打仗,条件不好,生过重病吧。
是肯定句。
唐知临回想起来:
是了,朕在去北疆的第二年,遇到北戎奇袭,城防突破,被侍卫们带着藏在雪地几天,生了大病躺了将近半年,差点没熬过去。
御医舒了口气:
就是了,陛下体内Yin气颇多,想必从那之后也是经常受伤,虽然年轻体壮,但是伤寒淤积,终是伤了身子,要慢慢调养,才会好转。
所以你说了这么多,掉半天书袋子,就直接告诉我们陛下于子嗣有碍没有?
上官仪有些不耐烦,冲御医问道。
能,能御医被下了一跳,赶紧说能,说不能不是等着掉脑袋嘛。
有两种方法,一是陛下慢慢调养,养好了自然就有子嗣了,只是要时间长点,二是陛下挑选阳气旺的男子多多侍寝,比其他人得子的可能性大一些。
剩下的话唐知临没有再注意听,只是在此之后,上官仪又替他选了一次秀,这次选了不少武将家的郎君,结果一年多过去,整个后宫还是死寂一般屁的消息都没有
可把上官仪愁坏了:皇帝的孩子,不仅仅是传嗣,更是和整个朝廷明争暗斗息息相关,要是唐知临而立之前再没有子嗣,哪怕有个小皇子也好,不然怕是真的要考虑过继了,又要牵出一大堆麻烦。
唐知临虽然没有上官仪那么急,但也知道皇嗣的重要性,在上官仪的唠叨下还是对后宫上了点心,招幸君侍的频率比之前高了不少。
此时微服出游不知道自己脑子是不是进了水?居然跑到自己以前看都不会看一眼的青楼里来了,还坐在这里听老鸨鸭介绍楼里各个的性奴!
挥退了如图苍蝇见了rou一般闻腥而来的倌人,打断了老鸨鸭试图推销过来的不知道过了多少遍手的花魁性奴,反正来了也来了,自己也不是柳下惠:
把新来的干净的送过来。
没过一会,两排整整齐齐的美人跪在了自己面前。
唐知临随手指了三个顺眼的:
这三个留下。
南楚楼里的大公公愣了一下,随即眉开眼笑:
娘子是准备给这三个贱奴开苞?这些个贱奴之前都没有被碰过,干干净净的处子,只是学过一些服侍人的方法,要是有什么不好,娘子尽管教训。
大公公在楼里呆了几十年,眼力是有的,这位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主,见对方眼也不眨一买就是三个一等性奴的初夜,喜不自禁,生怕得罪了金主,连连讨好道。
唐知临明白对方话里的意思,教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