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600块,冠军有1000块的,我就差了一点。”提起当年那段往事,高原也只能摇头叹息。
大江则乐得插话道:“你还甭说,小原这么一跑,竟然跑出了我们学校的长跑冠军,跑了江临市中学生马拉松赛的亚军。当年高原应该是冠军,但江临五中的学生使了坏,高原只慢了不到一秒。”
高王庄虽然以前荒地多的是,但现在不一样了!这里的土地开始升值,而且地皮越来越不够用了!所以每一个项目的落地,都必须要精打细算,要么不建,要建就要建出特色,建得更有价值才行。
“高原的奖杯还在家里呢,这还能有假?当时我婶儿腰受了伤,高原参赛是为了拿奖金,给婶子看病。后来好像拿了多少来着?”大江记不太清了。
商业街的规划是不能再拖了,因为这是高王庄发展的一项大计!而且这个项目变现能力强,只要建起来,商铺就能出租和售卖,吸引大批的商家入驻。如果这个项目建得好,还能吸引更多的客流量过来,不仅能促进高王庄经济的繁荣,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。
那段日子唐佩觉得自己就像在做梦一样,仿佛从一个世界,穿梭到了另一个世界。她来到了高原的世界里,看什么都是新奇的,她还试图想找寻高原曾经的成长轨迹,想看看他这个农村青年,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,变得这么优秀的。
可文东和斌斌之前做的方案,说实话特别中规中矩,不能说哪里坏,但也说不上哪里好。高原趁着这几天,也与大江、斌斌一起,走访了其它乡镇;但几圈转下来之后,却收获甚少,别说整个黄龙地区,估计全国大部分乡镇的外貌,基本都一个样。高原不想和别人一样,既然决定做这个项目,就要做出特色、做出优势。
可特色到底是什么呢?大江急得直挠头,在办公室里不停地吹着热茶说:“人家咋建、咱就咋建呗?!搞得跟新兴街一样,路两边弄上两层的商铺小楼,那就够好了。”
第469章 商业街规划
“对,600块钱,脚都磨破了。在市里坐公交还下错了站,差点迷了路。”大江挠着头,时间过得真快,转眼都已经十几年过去了。
看着高原成长的地方,听着他曾经的经历与往事,唐佩觉得自己真的没有选错人,“宝剑锋从磨砺出、梅花香自苦寒来”,形容的就是高原这样的男人。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,他既然能脱颖而出,就证明他曾有过别人未曾经历过的苦难。
没有歇斯底里、也没有生离死别,有的仅是一次再不普通不过的离别,夹杂着淡淡的感伤和失落。
“哎呀,你们考虑一下我的感受行不行?光大佬丑这周,就找我不下三次了,村里想干买卖的人,也是三
“嗯,阿姨我记下了。”高原朝孙怡芳认真点着头说。
临走的时候,其实谁心里都不舍,就连孙怡芳心里都挺失落的,主要是高原的爸妈太热情,高王庄里也挺有意思。但终归还是要走的,她和唐佩都还有工作呢。
当大江开着车,由村里往镇上跑的时候,大江就说:“小原念初中的时候,连辆自行车都没有,他每天都是跑着去上学,背着厚重的书包,风里雨里十几里路,几乎一天也没间断过。”
“真的假的?你还有这种经历啊?”唐佩又十分崇拜地看着高原,她很难相信这个文文弱弱的男人,曾经那么生猛。
货轮徐徐驶离港口,唐佩趴在窗边看着高原渐行渐远。第一次来婆家,给唐佩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,也许这就是爱情本来的模样,属于普通人平凡的模样。
高原却摇着头,这个事决不能胡来。真要是中规中矩地建起来,万一回头有了更好的方案,那还能再拆了不成?
唐佩这样的城里女孩,大摇大摆地走在村里,他们能不议论吗?高王庄哪儿来过这么洋气的丫头?哪有这么白嫩的皮子?有些知情人士,知道这丫头的父亲是在北海当大官的,那议论又炸了锅,非说高原家的祖坟冒过青烟,还有人亲眼见过。
三五成群的老人们,唐佩跟他们打招呼,他们就很憨厚地笑,也不跟唐佩说话。唐佩走过去之后,他们就开始小声议论;唐佩一回头,那声音就戛然而止;唐佩转头继续往前走,那议论声又再次喋喋不休起来。
唐佩听后特吃惊地朝高原问:“你怎么不让家里买辆自行车啊?”
孙怡芳眼窝子浅,要不是大江嘴快,她在高原口中是听不到这些经历的。轻擦着眼角,孙怡芳朝高原笑道:“小原啊,以后更要好好干,我和你叔叔就是你最大的后盾,我们支持着你呢!”
高原抿着嘴,许久才笑说:“我念书的学费,都是我妈卖口粮挤出来的,我爸那时候还是个傻子,家里是真没钱。现在时代慢慢转好了,咱们拿几百块不当钱;可我小时候,几百块就是我家一年的开销。”
在那个周末的上午,唐佩和母亲就这么离开了,高原亲自把她们送上了船,大江提着好几袋子农产品跟在后面;这些都是唐佩和孙怡芳,昨天傍晚亲自下地采摘的,俊兰也给帮忙摘了不少。